Skip to main content

郑丁贤‧巧克力

新洲日报评论家,郑丁贤对“巧克力”的看法,看得我鼻子酸酸的。。


“15马来西亚”短片,播了两部。如果问说看到了甚么,我的回答是“自己”。


雅斯敏阿末的遗作《巧克力》,经营杂货店的华裔家庭,母亲要男孩(儿子)离开“这里”,因为“这里”不属於你,留下来没有前途。


男孩则因“这里”还有很多朋友,不愿离开;他反而置疑母亲要他走,是否因为母亲有了男朋友。


爭吵中,一位包头巾的马来少女来到杂货店买电池和巧克力。男孩被温柔的少女吸引,氛围缓和下来。


突然间,母亲尖锐的声音从后头传出:“你和那个马来婆讲这样久干甚么?”


气氛一时又僵住,少女少带了5分钱,男孩冷酷的把巧克力拿回来。


少女失望的离开,男孩想要追出去,把巧克力给她;这时,母亲的声音又响起;男孩打消念头,留下一些空白、遗憾。


就是这么一个2分多钟的小故事,或者,还不成为故事,只是一个片断。


这可以是故事的片断,也可以是社会的片断。


雅斯敏抓到了很多大马华人的疏离感,以及情感的矛盾。


“这里”没有给予公平的机会,不会有前途。离开“这里”,是最好的出路。


然而,男孩对“这里”是有感情的。其他地方固然提供了奖学金和发展的机会;但是,那是一个陌生的地方,缺乏情感的联繫。


马来少女的出现,是一种触媒,代表了社会关係的连接。


不过,这种触媒只產生短暂的作用。母亲的声音,代表社会固有的成见,也是一股抗拒改变的力量,把一切带回原状。


看完之后,有一股凝重的感觉。


大家都不喜欢那位母亲的谈话(母亲始终没有现身,只听到她的声音);但是,几乎每个华人家庭,都带有这个影子。


大家也为男孩觉得遗憾,他应该更热情一些,不需要自我保留,自己设限。


的確,华人生活在马来西亚,太多瞻前顾后,碍手碍脚的想法;担心这个,害怕那个,尤其表现在社会和政治生活。


所以我说,大家可以从短片中看到的是“自己”。


雅斯敏的这部短片,是她观察到的华人生活在大马社会的矛盾;她没有提出方向或结论,或许她也没有主张。


她只是把问题点出来,让大家去思考。


Hui Ru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Recently learnt about emotion triangle, it said human tends to suppress core emotion, and manifested as either a defense or inhibitory emotion. The emotion that we tends to inhibit are shame, guilt ... There are fear and inferiority that governs my heart - I have to learn to address and admit my feelings better, and make a decision to communicate or set a boundary. It is hard to actually do so, and I know after I have done it - I can sense my guilt and shame. It is like a vicious cycle.  I have to make a promise to myself - be mindful, be steady and let my head clears. Don't react much...But at the same times I am glad that I did say something. I did express myself. I did feeling less intense. I treated it as a progress.  Anyway I felt sorry of the people that I hurt - when I am still a human with sin...
有些人,每当他伤心时就是让自己睡着。。就是要掩盖自己的悲伤,让自己的眼泪在睡眠中渐渐的减少。也有些人,伤心时就解酒消愁。。喝呀喝。。就把烦恼忘却。。有些人,伤心就躲起来,躲开世俗的眼光,谁都不见。。有些人,伤心的时候,就把别人乱骂,让自己好受。。有些人,会找别人的肩膀靠。。 当你伤害了人,又不知道原因,是最措手不及。。当你伤害的人,是你最爱的人,也让自己受伤。。明明一开始,觉得自己被伤害,反过来变成是元凶。。事情的转折,是如此的错中复杂。 当你在乎一个人的时候,你也就比较的敏感。对方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很可能产生致命的效果。这个时候,已经没有谁对谁错了。。只希望对方好。。 这个玻璃球,又再次的打碎了。。
当你爱的人伤害自己 心痛的是爱你的那个人 就好像眼睁睁的看着爱的人走向火堆 再怎样的担忧爱的人还是继续走向 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都各自有主见 但那个方式才是对才是错 跟着爱的人的方式 明明就觉得危险但还需要装作不危险 还是要告诉爱的人危险但爱的人不想知道危险 这就是困难之处 难道真的不做任何努力挽救? 就这样默默让爱的人要怎样就怎样? 理不清对错 爱中不讲理 爱只所以强大是因为真的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