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回教还是马来人教呢?

一个Allah的字眼,搞到满城风雨。。

宗教课题,敏感啊!

宗教被政治化,最好闭嘴!

宗教被种族化,连门都没得靠!

解释了,分析了。。

还不是一样,不了解就是不了解。。

简直对牛弹琴。。。

看一下。。以下的新闻。。

大家,来了解一下。。

(吉隆坡)国民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拿督三苏安里表示,阿拉字眼的爭议不只应从法律和神的角度谨慎处理,也应考量到社会学的层面,此课题需要谨慎处理,否则將为种族关係和国家安寧带来巨大影响。

他说,一些人士在未经深入瞭解课题时针对阿拉字眼高调发表意见,只会使情况变得更加混乱。

他表示,要解决这起事件很大程度上有赖於所有人士如何以理智方式表达意见。

为了从社会歷史角度解释此课题,三苏安里援引联邦宪法160条款,即此条款阐明马来人是“一名信奉回教的信徒,通常是讲马来文和遵守马来习俗。”

“根据上述註释和其他宪法条款如3和11(4)条款阐明,自国家独立,无论是中央或州政府已执政、计划和实行各种政策,和提到各种马来回教徒的生活。”

回教相关课题最敏感

他说,在一名马来回教徒的生活里,阿拉字眼代表著一切,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信仰、规则和价值。

他表示,社会学研究证实,大马马来人最敏感的课题是与回教相关,因为他们认定“回教是属於他们的”和“社会专有”,这是不能被质疑的。

“所以,马来回教徒认为阿拉是属於他们的,和只有他们知道和有权討论阿拉的事宜。他们生下来就是回教徒,生为回教徒,死也是回教徒……这是在大马的社会歷史实况。”

成政治象徵更加复杂

他说,当回教成为政治象徵和意识形態,马来回教徒的社会生活实况变得更加复杂。

“比如说,很多马来回教徒不能分辨巴勒斯坦的斗爭是爱国斗爭而非为回教斗爭,因为並非所有巴勒斯坦人是回教徒。”

他说,这种情况也说明了为何当马来西亚天主教吉隆坡总教区马来文版週报《先锋报》允许使用“阿拉”字眼,会引起马来回教徒群体的负面反应。

他也说,根据联邦宪法11(4)条款,非回教徒使用阿拉字眼向回教徒宣教是错误行为,但是回教徒使用阿拉字眼向非回教徒宣教,则不是错误行为。

星洲日报‧2010.01.09

更多的报道,可以点击以下新闻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45288?tid=1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45282?tid=1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45287?tid=1

http://www.sinchew.com.my/node/145291?tid=1

哀哉,哀哉

Hui Ru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当你爱的人伤害自己 心痛的是爱你的那个人 就好像眼睁睁的看着爱的人走向火堆 再怎样的担忧爱的人还是继续走向 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都各自有主见 但那个方式才是对才是错 跟着爱的人的方式 明明就觉得危险但还需要装作不危险 还是要告诉爱的人危险但爱的人不想知道危险 这就是困难之处 难道真的不做任何努力挽救? 就这样默默让爱的人要怎样就怎样? 理不清对错 爱中不讲理 爱只所以强大是因为真的很难
累计的事件与情绪,不要认为不谈就过去 其实就是吨积,直到忍不住就会爆发 内心是一个小剧场 心里很忐忑,很不平和 甚至有气愤,无奈,很难过 其实就是延生来 心中很抗拒一句话 别打扰你 还有评判接受到的信息 期望我选择独处的时候,对方是接纳的 而不是造成对方不舒服 知道对方是不舒服的,自己也给自己负担 压力下的互动品质特差 深怕我任何的话语再次造成伤害 而我自己情绪状态不好之下,整个过程变得很尬 我潜意识下,我也不知觉做了伤害动作 我到现在才知道 我对别人来说是个地雷 期望别人能够接纳同理我现实状况,逗我笑给我正面力量,但这个要求也许是不合理 我不够好的一面,好像是需要藏起来的 这让我很自卑,自责,因为显现了变成了困扰 我自己也焦虑吧,也表现出没事却也有事 我害怕做自己是被审判被厌烦 写这写这,我理清自己我慢慢变平和了。
Recently learnt about emotion triangle, it said human tends to suppress core emotion, and manifested as either a defense or inhibitory emotion. The emotion that we tends to inhibit are shame, guilt ... There are fear and inferiority that governs my heart - I have to learn to address and admit my feelings better, and make a decision to communicate or set a boundary. It is hard to actually do so, and I know after I have done it - I can sense my guilt and shame. It is like a vicious cycle.  I have to make a promise to myself - be mindful, be steady and let my head clears. Don't react much...But at the same times I am glad that I did say something. I did express myself. I did feeling less intense. I treated it as a progress.  Anyway I felt sorry of the people that I hurt - when I am still a human with s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