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Harry Potter and The Half Blood Prince

日日盼望的哈里波特,昨天终于看了,让我如愿以偿。当时,看了预告就非常的兴奋,就想冲着去看。。就当我想看时,看了这部戏的朋友给了我一盆又一盆的冷水,也让我渐渐的对它抱着平常心去欣赏。抱着平常心是好事来的,因为我没有事先评估这部电影,那便能更加的深入了解它要带来的信息。

一向来就是它的书迷,看了书,多多少少都知道故事需要怎样的去发长。混血王子,这一集具体来说应该重点锁在邓不拉多,他是这集的灵魂人物。故事书写的很好,也让我掉下了眼泪,因为邓不拉多的牺牲,是无可厚非的。失望的是,这部戏草率的带过这个重要的环节。他与哈里去寻找灵体,这么重大意义,这电影内就只是“发生了,又怎样”。 故事本来就应该带出哈里与伏地魔之间的交错,在这部电影根本看不到。

Draco, 马份应该有更多的发挥。他被黑魔头指示,成为了其中之会员。他的戏份就好像断断续续这样,没有很大的连贯性,觉得很浪费。他可以展现很坏的一面,在戏里就只是要坏不坏,模糊观众。没看过书的人,应该看了不懂这是什么咚咚。。

混血王子,Snape 在戏里算是小猫的角色。这部戏的名不是叫混血王子吗?哈哈,既然叫这个名,为什么还是小猫的戏份呢?搞不懂,看了就觉得这部戏到底是要讲什么?那一方面是重点?很多的问号。。

撇开这个来说,感情戏也不够细腻。罗恩与格分多之间产生的暧昧,彼此对对方有感情,戏里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格妮与哈里,虽然他们有所发展,不过就是没有什么的看头。就只像"观众们,让你们了解青涩的爱就行了,根本没必要知道多多"。 前几集只是注重在破解伏地魔的灵体,这集严格上说,会比较好去发挥,因为穿插了邓不拉多的死,与主角情窦初开的感情戏。都不知道做什么,这部戏只给我感觉好像资金不够,时间不够,演员没心演出,剧本不好等等等。。

书迷看了失望,不是书迷看了也失望,可见的这部戏不怎么好看。也有可能太多集的戏,又需要跟着故事大纲,所以导致没有创意。 戏就应该给观众新鲜感,带给观众刺激,那观众才会去期待续集(如果有)。看了这部,因该让许多观众打断对哈里波特的支持。

还是很高心,看了它。它让我心服口服。如果因为朋友的评语而打消想看的念头,我应该会懊恼。这部戏,有点不值得看。。

Hui Ru

Comments

  1. wei... i haven watch ler... all say not nice == cham.

    ReplyDelete
  2. hmm..not a good movie, but if you are really harry potter fan, better watch it lo

    ReplyDelete
  3. this movie quite disappointed lo...
    i thought when dumbledore being killed...
    all the The Order Of Phoenix members and Ginny them will fight with the Death Eaters....
    thats the climax of this book...
    but then...
    haiz...
    really disappointed lo....
    >.<

    ReplyDelete
  4. Too bad for harry potter fan lo >.<

    ReplyDelete

Post a Comment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Recently learnt about emotion triangle, it said human tends to suppress core emotion, and manifested as either a defense or inhibitory emotion. The emotion that we tends to inhibit are shame, guilt ... There are fear and inferiority that governs my heart - I have to learn to address and admit my feelings better, and make a decision to communicate or set a boundary. It is hard to actually do so, and I know after I have done it - I can sense my guilt and shame. It is like a vicious cycle.  I have to make a promise to myself - be mindful, be steady and let my head clears. Don't react much...But at the same times I am glad that I did say something. I did express myself. I did feeling less intense. I treated it as a progress.  Anyway I felt sorry of the people that I hurt - when I am still a human with sin...

郑丁贤‧巧克力

新洲日报评论家,郑丁贤对“巧克力”的看法,看得我鼻子酸酸的。。 “15马来西亚”短片,播了两部。如果问说看到了甚么,我的回答是“自己”。 雅斯敏阿末的遗作《巧克力》,经营杂货店的华裔家庭,母亲要男孩(儿子)离开“这里”,因为“这里”不属於你,留下来没有前途。 男孩则因“这里”还有很多朋友,不愿离开;他反而置疑母亲要他走,是否因为母亲有了男朋友。 爭吵中,一位包头巾的马来少女来到杂货店买电池和巧克力。男孩被温柔的少女吸引,氛围缓和下来。 突然间,母亲尖锐的声音从后头传出:“你和那个马来婆讲这样久干甚么?” 气氛一时又僵住,少女少带了5分钱,男孩冷酷的把巧克力拿回来。 少女失望的离开,男孩想要追出去,把巧克力给她;这时,母亲的声音又响起;男孩打消念头,留下一些空白、遗憾。 就是这么一个2分多钟的小故事,或者,还不成为故事,只是一个片断。 这可以是故事的片断,也可以是社会的片断。 雅斯敏抓到了很多大马华人的疏离感,以及情感的矛盾。 “这里”没有给予公平的机会,不会有前途。离开“这里”,是最好的出路。 然而,男孩对“这里”是有感情的。其他地方固然提供了奖学金和发展的机会;但是,那是一个陌生的地方,缺乏情感的联繫。 马来少女的出现,是一种触媒,代表了社会关係的连接。 不过,这种触媒只產生短暂的作用。母亲的声音,代表社会固有的成见,也是一股抗拒改变的力量,把一切带回原状。 看完之后,有一股凝重的感觉。 大家都不喜欢那位母亲的谈话(母亲始终没有现身,只听到她的声音);但是,几乎每个华人家庭,都带有这个影子。 大家也为男孩觉得遗憾,他应该更热情一些,不需要自我保留,自己设限。 的確,华人生活在马来西亚,太多瞻前顾后,碍手碍脚的想法;担心这个,害怕那个,尤其表现在社会和政治生活。 所以我说,大家可以从短片中看到的是“自己”。 雅斯敏的这部短片,是她观察到的华人生活在大马社会的矛盾;她没有提出方向或结论,或许她也没有主张。 她只是把问题点出来,让大家去思考。
当你爱的人伤害自己 心痛的是爱你的那个人 就好像眼睁睁的看着爱的人走向火堆 再怎样的担忧爱的人还是继续走向 爱的人和爱你的人都各自有主见 但那个方式才是对才是错 跟着爱的人的方式 明明就觉得危险但还需要装作不危险 还是要告诉爱的人危险但爱的人不想知道危险 这就是困难之处 难道真的不做任何努力挽救? 就这样默默让爱的人要怎样就怎样? 理不清对错 爱中不讲理 爱只所以强大是因为真的很难